甲、作文與公文部分: (一)請以藍、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由左至右橫式作答,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二)不得於試卷上書寫姓名或入場證號。 一、作文:(60%) 請從清末民初的學術巨擘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話,談您的感想。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第一境寫:發現理想時的嚮往心情。第二境寫:追求理想時的艱苦經歷。第三境寫:完成理想時的滿足喜悅。」 題目:司法人員的理想與堅持
|
二、公文:(20%)試擬法務部致所屬檢調機關函:請積極整合各項司法資源及人力,針對年底 舉辦之三合一地方選舉,提出實際可行的查察賄選計畫並落實執行,以端正 選風。
|
乙、測驗部分:(20%) (一)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二)共 10 題,每題 2 分,須用 2B 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1.下列詞語,那一項沒有錯別字? (A)駕輕就熟,並駕齊趨 (B)好高騖遠,趨之若鶩 (C)光茫四射,目不暇給 (D)自立更生,不齒下問
|
2.「他們從小到老,與河流□□□□。他們親近河流,□□會到河裡抓魚,卻很少放毒殺魚。」(曾貴海.小水滴遊高屏溪)空格中最恰當的詞語依序是: (A)相依如親,當然 (B)相睦如鄰,偶然 (C)相敬如賓,偶爾 (D)相輔如友,時而
|
3.下列詩句,那一項使用誇飾最為厲害? (A)千金散盡還復來 (B)肯愛千金輕一笑 (C)輕舟已過萬重山 (D)黃河之水天上來
|
4.「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這兩句格言意謂: (A)胸懷坦蕩,處處皆能自得 (B)超然物外,心中沒有得失 (C)從容鎮定,意志堅韌不拔 (D)不計毀譽,凡事無動於衷
|
5.「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辭)此話旨在敘說什麼? (A)緬懷往日生活 (B)羨慕萬物得時 (C)歌頌山水美景 (D)抒發平生際遇
|
6.「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論語.泰伯)這些話的含義與下列那一項最相似? (A)施比受更有福,也更充實 (B)有才學而驕傲自大,其餘就不足稱道 (C)自身敦厚,卻少責備他人 (D)多問別人,以免自己不如別人
|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王安石.浪淘沙) 7.這首作品主旨在寫什麼? (A)釣叟耕傭,可成英雄 (B)湯武相逢,無與爭功 (C)自比伊呂,抒發心跡 (D)自比湯武,借以自許
|
8.讀完作品後,可以體現作者是一個: (A)好古敏求之人 (B)意志堅銳之人 (C)恃才傲物之人 (D)批古判今之人
|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吾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而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歐陽修.瀧岡阡表) 9.從這段治理死獄事件的對話內容中,其父親所表達出的情意是: (A)求其生而不得,死者有恨 (B)求而有得,死者無恨 (C)求其生不得,哀矜不喜 (D)常求其生,猶失之死
|
10.讀完本文,可知其父親是一位怎樣的獄官? (A)循吏 (B)廉吏 (C)胥吏 (D)幹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