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乾嘉時期,考證學興盛,其與過去的史學的最大不同,在於考證學不強調: (A)版本真偽 (B)道德判斷 (C)史實正誤 (D)年代先後
|
2 二二八事件發生於民國幾年? (A)三十四年 (B)三十五年 (C)三十六年 (D)三十八年
|
3 民國四十年代,臺灣文學的主流風格為何? (A)現代主義 (B)抽象主義 (C)寫實主義 (D)後現代主義
|
4 清代的文人小說中格調最高的「紅樓夢」是何種性質的小說? (A)俠義小說 (B)言情小說 (C)譴責小說 (D)寫實小說
|
5 臺灣從那一學年度起,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A)三十七學年度 (B)四十七學年度 (C)五十七學年度 (D)六十七學年度
|
6 民國三十八年後,在土地改革方面,下列那一措施最早實施? (A)三七五減租 (B)公地放領 (C)耕者有其田 (D)農地重劃
|
7 明初實行海禁的原因是: (A)建國之初,國基尚未穩定 (B)沿海地區倭寇騷擾情形嚴重 (C)官府欲壟斷海外貿易 (D)歐洲人來華走私情形嚴重,影響治安
|
8 十大建設中,以下列那一建設所占的項目最多? (A)交通 (B)金融 (C)基礎工業 (D)石化工業
|
9 下列有關「飛錢」的敘述,正確的是那一項? (A)功能如同今日的鈔票 (B)又名「便換」,是唐太宗時發明的 (C)因商業發達,錢貨攜帶不便而發明的 (D)僅限於京師使用
|
10 近代以來,日、俄兩國偶爾會基於利益而相互勾結,下列何者可為明證? (A)三國干涉還遼 (B)清末瓜分東北 (C)二十一條交涉 (D)中東路事件
|
11 戰國時代有一人,認為:「穀賤傷農,穀貴傷民,農傷則國貧,民傷則離散」因此推行平抑物價政策,試問這人是誰? (A)李悝 (B)商鞅 (C)韓非 (D)吳起
|
12 「對外宣而不戰,對內戰而不宣」,是在諷刺民初何人主政時的政府? (A)袁世凱 (B)黎元洪 (C)段祺瑞 (D)曹錕
|
13 廢除封建制度,確立郡縣制度的皇帝是誰?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
14 孔子對於魯國大夫季孫氏「八佾舞於庭」,認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是因為季孫氏違背了孔子的那一思想? (A)德治 (B)仁愛 (C)民貴 (D)正名
|
15 中國自古以來,稱日本為「倭國」,自何時始稱為「日本」? (A)秦 (B)漢 (C)唐 (D)元
|
16 「勤工儉學」留學方式,主要流行於那一時期?前往那一國家? (A)同、光之際:美國 (B)甲午戰後:日本 (C)清末民初:美國 (D)民國初年:法國
|
17 清末民初知識份子的救國途徑中,是誰既主張革命,又主張調和中西文化? (A)章太炎 (B)胡適 (C)孫中山 (D)嚴復
|
18 一月十一日「司法節」的由來,應與下列何事有關? (A)關稅恢復自主 (B)公布五五憲草 (C)憲政的實施 (D)廢除不平等條約
|
19 「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階段,是由誰創立的? (A)魏文帝 (B)隋煬帝 (C)武則天 (D)明太祖
|
20 臺北十三行文化遺址出土多樣遺物,經考古學者鑑定認為其文化進程已達那一階段?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陶瓷器時代 (D)金屬器時代
|
21 西元十七世紀荷蘭入據臺灣時,在何處修築熱蘭遮城,為其商業貿易中心? (A)南鯤身 (B)北線尾 (C)一鯤身 (D)歐汪
|
22 明鄭時代治理臺灣,將荷蘭的王田沒收,改稱為: (A)官田 (B)私田 (C)屯田 (D)營盤田
|
23 一九一○年代日本為了加強臺灣和中國華南關係,曾設立「東瀛學校」於何處?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汕頭
|
24 現今高雄至屏東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在漢人移墾之前,是屬那一族群的居住地? (A)道卡斯族 (B)巴布薩族 (C)馬卡道族 (D)西拉雅族
|
25 清領時代臺灣移民崇奉何者為醫神? (A)保生大帝 (B)玄天上帝 (C)媽祖 (D)王爺
|
26 日本領臺之初,以支出太多而有「臺灣賣卻論」,但什麼政策使其財政轉虧為盈? (A)開發森林 (B)全力發展糖業 (C)大幅增稅 (D)專賣事業
|
27 臺灣民主國所發行的「士擔」是指什麼? (A)鈔票 (B)郵票 (C)債券 (D)車票
|
28 分析清末「自強運動」與「維新運動」失敗的共同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對外戰爭的失利 (B)列強的介入與干涉 (C)保守派的反對與阻撓 (D)各區各自為政,互不相謀
|
29 日人在臺建立很多神社,現在何處尚存有比較完整的神社建築? (A)臺北圓山 (B)彰化八卦山 (C)高雄壽山 (D)桃園虎頭山
|
30 下表是美援占臺灣歲入的百分比,請問:一九五一至一九五五年間,美援占臺灣歲入的比例接近一半的原因,與下列那一場戰爭的爆發有關?
┌────┬──────┐ │ 年代 │占歲入百分比│ ├────┼──────┤ │ 1951 年│ 47.3% │ ├────┼──────┤ │ 1955 年│ 49% │ ├────┼──────┤ │ 1958 年│ 27.4% │ ├────┼──────┤ │ 1960 年│ 37.9% │ ├────┼──────┤ │ 1965 年│ 10.1% │ └────┴──────┘ (A)國共內戰 (B)韓戰 (C)越戰 (D)八二三炮戰
|
31 日治時代的專賣事業不包括: (A)酒 (B)鹽 (C)鴉片 (D)糖
|
32 臺灣割讓時的清、日兩國君主分別是: (A)同治-明治 (B)光緒-明治 (C)光緒-大正 (D)宣統-大正
|
33 在仁愛鄉的什麼村落,可以採訪霧社事件抗日原住民的後裔? (A)廬山 (B)瑞岩 (C)昆陽 (D)清流
|
34 日本治臺期間,首任總督是誰? (A)北白川宮能久 (B)兒玉源太郎 (C)樺山資紀 (D)伊藤博文
|
35 臺灣總督府由空中俯瞰呈什麼字型的格局? (A)口 (B)日 (C)目 (D)田
|
36 清末的「南雅廳」相當於現今何地? (A)基隆 (B)士林 (C)三峽 (D)大溪
|
37 下列那一史事是發生在戒嚴時期? (A)萬年國代全面退職 (B)民主進步黨的成立 (C)新黨的成立 (D)精省,省長由中央派出
|
38 下列那位總統在任內,明令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A)嚴家淦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39 下列那一事件是因組黨而引起的? (A)二二八事件 (B)雷震案 (C)中壢事件 (D)美麗島事件
|
40 臺灣地區報禁、黨禁的解除與下列那一史事的關係最為密切? (A)戒嚴令的解除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終止 (C)國是會議的召開 (D)刑法第一百條的修正
|
41 郁永河於一六九七年來臺灣時,對登岸時的描述如下:「買小舟登岸,近岸水益淺,小舟復不進,易牛車,從淺水中牽挽達岸。」其最可能於何處登岸? (A)基隆 (B)蘇澳 (C)花蓮 (D)臺南
|
42 「臺灣島因位於板塊擠壓帶,被證明是由海底漸隆起而成,至今繼續上升中。」下列何種現象與此一事實的關係最小? (A)河階、峽谷地形發達 (B)河川出山處多山麓沖積扇 (C)玉山山脈存在布滿波紋及貝類化石的岩壁 (D)擁有陸封性的冰河時期孓遺魚-櫻花鉤吻鮭
|
43 土樓為閩粵山區特殊的住屋型態,其發展與何項因素關係最密切? (A)氣候 (B)水源 (C)治安 (D)習俗
|
44 一九八○年代之後,珠江三角洲經濟轉型得以成功,乃因其掌握了香港、臺灣等地工業轉型的契機以及本身的何種優勢條件? (A)勞力 (B)動力 (C)技術 (D)資金
|
45 臨海位置的優越性帶給東南丘陵許多明顯的影響,下列那一現象與該優越的地理位置無關? (A)常得貿易風氣之先 (B)奠定海外移民的基礎 (C)利於外來作物的輸入 (D)引進三合院式的建築
|
46 福建沿海「岬灣交錯,島嶼羅列」的海岸特色,應屬於何種地形景觀? (A)斷層 (B)潟湖 (C)谷灣 (D)峽灣
|
47 臺灣重要山脈中,位於大甲溪以北,呈東北-西南走向者為何? (A)雪山山脈 (B)玉山山脈 (C)阿里山山脈 (D)海岸山脈
|
48 副熱帶季風氣候華中型與華南型的分界為何? (A)750 公釐等雨量線 (B)2000 公釐等雨量線 (C)年均溫 20℃ 等溫線 (D)七月均溫 10℃ 等溫線
|
49 依河流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地形發育階段來判斷,下列各河川的下游地區,堆積地形最不顯著的是: (A)濁水溪 (B)曾文溪 (C)淡水河 (D)秀姑巒溪
|
50 臺灣地區乳牛的飼養,主要分布於西部丘陵,尤其集中於大都市附近,影響此一區位的主要因素為何? (A)地形 (B)資金 (C)市場 (D)政策
|
51 二次世界大戰後,導致臺灣都市化急速進行的最主要原因為何? (A)工業迅速發展 (B)農村開發緩慢 (C)對外貿易擴張 (D)人口分布不均
|
52 臺灣綜合開發計畫下所規劃的「地方生活圈」,其設計係以那一個理論為基礎? (A)依賴理論 (B)中地理論 (C)邱念模式 (D)韋伯工業區位理論
|
53 近年來,基塘作物逐漸廢耕,魚塘面積卻不斷擴大,這種轉變和下列那一因素關係最密切? (A)勞力不足 (B)土壤貧瘠 (C)市場需求 (D)海運便捷
|
54 「日治時代,為了確保新式糖廠的原料取得,日本政府實施了『原料採取區』的制度,強迫區域內的蔗農只能將甘蔗賣給指定的糖廠,而每個糖廠也有一定的原料範圍。」下列那一組概念最適合解釋此種現象? (A)地點與位置 (B)中地與腹地 (C)核心與邊陲 (D)節點與連線
|
55 濁水溪平原有許多風積作用所造成的海岸沙丘或河岸沙丘,這些沙丘在當地的名稱為何? (A)埕 (B)埤 (C)崁 (D)崙
|
56 下列何者是導致東南丘陵族系眾多、語言複雜的主因? (A)氣候暖濕 (B)海岸曲折 (C)地形阻隔 (D)開發較早
|
57 臺灣恒春半島沿岸的珊瑚礁,屬於下列那一種類型? (A)裙礁 (B)堡礁 (C)環礁 (D)桌礁
|
58 在臺東海岸山脈東側的太平洋岸,那一種地形可證明該地的海岸相對上升? (A)沙頸岬 (B)海階 (C)谷灣 (D)潟湖
|
59 臺灣近海或遠洋漁業發展的良好條件,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A)大陸棚面積大 (B)冬有中國沿岸流南下 (C)海岸曲折多良港 (D)周圍有臺灣洋流通過
|
60 《淡水廳誌》風俗考載有:「五、六、七月間盛暑,鬱積東南雲蒸,雷聞厲震,滂沱立至……蓋以東南風一送雨,仍歸西北也,此雨不久便晴……。」依以上敘述,此種降雨屬於何種類型? (A)梅雨 (B)對流雨 (C)氣旋雨 (D)地形雨
|
61 臺灣西部丘陵台地區,常見厚層的紅壤。其成土作用為何? (A)淋溶 (B)澱積 (C)灰化 (D)鈣化
|
62 「國際貿易可謂臺灣地區經濟成長的引擎。」以民國八十四年的資料為例,臺灣的那一項貿易特色是此論點的最主要依據? (A)貿易總額在全球排名第十四 (B)貿易依存度高達 84.96% (C)出口貨物以工業製品為主 (D)對外貿易由出超轉為入超
|
63 郁永河裨海記遊中記載「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勁者覆頂,弱者蔽肩,車馳其中,如在地底……」文中說明當地的自然環境具有下列那一特性? (A)乾溼分明 (B)四時皆夏 (C)土壤貧瘠 (D)水源充足
|
64 「望前山半麓,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清嶂間……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岩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以上為古人遊臺時所作的敘述,該文所描述的是臺灣何處的景觀? (A)恆春半島 (B)玉山主峰 (C)大屯火山 (D)太魯閣峽谷
|
65 下列臺灣各種型式的降水中,那一種和「地形抬升氣流」的關係最為密切? (A)五、六月的梅雨 (B)夏季午後的雷陣雨 (C)夏、秋之際的颱風雨 (D)基隆、宜蘭地區的冬雨
|
66 宜蘭平原地下水蘊藏量豐富,地下水面甚淺,井水常能自動流出地面。這些井水的水源為何? (A)孔隙水 (B)自由水 (C)受壓水 (D)土壤水
|
67 明代宋濂所撰之「元史」記載:「史弼率海軍……,從泉州起錨,發舟千艘,揚帆破浪,前往爪哇……」。依據上文判斷,史弼一行人行駛此航路的季節最可能是: (A)春、夏 (B)夏、秋 (C)夏、冬 (D)秋、冬
|
68 下列那一個都市為昔日滿洲國的都城,其都市的建築深具日本風格? (A)哈爾濱 (B)大連 (C)瀋陽 (D)長春
|
69 東亞島弧南北綿亙,勢若長隄,而臺灣正位於那兩島弧間的樞紐位置? (A)阿留申、千島 (B)千島、日本 (C)日本、硫球 (D)琉球、菲律賓
|
70 「此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露出水面,宋室南渡,少數義民避兵沙上,人數逐年增多,明洪武時設縣,今全島面積已達 728 平方公里。」以上敘述指的是那一個島嶼? (A)澎湖島 (B)金門島 (C)崇明島 (D)舟山島
|
71 「澎湖地區地勢低平無所屏障,全年乾旱而風強,尤以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強風直撲而來,飛沙走石,居民在田地周圍利用石砌牆擋風,形成蜂巢田的景觀」,文中的石是指何物? (A)安山岩 (B)珊瑚礁 (C)石灰岩 (D)玄武岩
|
72 元代時,東南沿海的居民若欲利用風力節省帆船航行時間,以便與南洋地區從事貿易,則其「往」、「返」時間分別於何季節較恰當? (A)春、夏 (B)秋、冬 (C)冬、夏 (D)夏、冬
|
73 某人利用週休二日前往蘭嶼旅遊,適逢原住民舉行慶典活動。該慶典活動最可能是: (A)豐年祭 (B)矮靈祭 (C)刺猴祭 (D)飛魚祭
|
74 下列各地的工業中,集貨成本最低者為何者? (A)香港的電子工業 (B)自貢市的製鹽業 (C)重慶的鋼鐵工業 (D)高雄的石化工業
|
75 南海為我國重要漁場,除底棲魚類豐富外,洄游魚類也相當著名。南海多洄游魚類的主因是: (A)陸棚廣大 (B)鹽度較濃 (C)暖流經過 (D)水溫較高
|
76 「滿佈蚵棚的水域,夕照下一片璀璨」,此景觀最可能出現於何種地形區內? (A)谷灣 (B)潟湖 (C)波蝕棚 (D)海蝕平台
|
77 臺灣西部的丘陵、台地主要由紅土礫石堆積物所構成。該區丘陵、台地堆積的營力為何? (A)風力 (B)海水 (C)河水 (D)火山
|
78 自一九七九年陸續開放的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島,其中深圳和下列那一地區最為接近?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東南亞
|
79 最近兩岸地區民間互動頻繁,產生許多大陸新娘的問題。若大陸新娘大量遷入,則臺灣地區人口金字塔的形式,將產生下列何種改變? (A) (B) (C) (D) 80┌ M /\ F M /\ F M /\ F M /\ F 60├ /│\ /│\ /│\ /│\ 40├ | │ | | │ \ / │ \_ _/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80 根據地質學者的研究顯示,今日的臺北盆地約在二十萬年前為「臺北湖」,若依下圖來判斷,則此湖屬於: (A)潟湖 (B)火口湖 (C)堰塞湖 (D)牛軛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