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申論題部分:(50%) (一)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申論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二)請以藍、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作答。 一、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雖得由法律授權行政機關以法規命令定之,但依審查對象之不同,其明確性之審查密度亦有差異。試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例分析「審查對象」與「審查密度」之類型及差異。(25%)
|
二、行政罰法第 1 條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受罰鍰、沒入或其他種類行政罰之處罰時,適用本法。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從其規定。」請分析第 1 條本文所謂「行政法」,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第 1 條但書所謂「其他法律」,是否包括地方自治立法?(25%)
|
乙、測驗題部分:(50%) (一)本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二)共 25 題,每題 2 分,須用 2B 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1 民法係屬國家賠償法之何種法律? (A)特別法 (B)補充法 (C)基本法 (D)限時法
|
2 下列何者符合國家對公務員行使求償權之責任要求? (A)重大過失責任 (B)輕過失責任 (C)無過失責任 (D)不可抗力責任
|
3 依行政程序法第 4 條之規定,行政行為應受何者之拘束,下列何者最正確? (A)僅受法律之拘束,不受其他之拘束 (B)應同時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 (C)僅受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不受其他之拘束 (D)僅受判例之拘束,不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
|
4 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係表徵何種原則之內涵? (A)明確性原則 (B)比例原則 (C)平等原則 (D)權力分立原則
|
5 下列何者表徵法律優位原則之內涵? (A)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 (B)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C)自治法規或法律牴觸憲法,均屬無效 (D)行政行為之內容,應具體明確
|
6 下列有關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廢止之說明,何者正確? (A)得廢止之行政處分,以違法為限 (B)無補償財產損失之必要 (C)廢止僅得溯及既往失其效力 (D)廢止應自廢止原因發生後二年內為之
|
7 依公務員懲戒法第 3 條規定,下列何種情形公務員職務非當然停止? (A)依刑事訴訟程序被提起公訴者 (B)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者 (C)依刑事確定判決,受褫奪公權之宣告者 (D)依刑事確定判決,受徒刑之宣告,在執行中者
|
8 下列何者非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4 條規定「公務人員權益救濟」之程序? (A)申訴 (B)再申訴 (C)復審 (D)再復審
|
9 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3 條之規定,「職責程度及所需資格條件之區分」,稱為? (A)職等 (B)職務 (C)職系 (D)職組
|
10 依行政訴訟法第 41 條以下關於「訴訟參加」之規定,下列何者係正確? (A)訴訟標的對於第三人及當事人一造必須合一確定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命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B)第三人聲請參加訴訟者,應向原處分機關提出參加書狀 (C)行政法院認為撤銷訴訟之結果,第三人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將受損害者,該第三人無聲請參加權 (D)判決對於經行政法院裁定命其參加而未為參加者,並無效力
|
11 依行政訴訟法第 12 條之規定,民事或刑事訴訟之裁判,若以行政處分是否無效或違法為據者,應如何處理? (A)行政爭訟程序雖已經開始,刑事法院不得停止其審判程序 (B)行政爭訟程序確定後,民事法院應予不受理 (C)民事法院僅得繼續審判 (D)應依行政爭訟程序確定之
|
12 依行政執行法第 9 條關於「聲明異議」之規定,下列何者之說明係正確? (A)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B)利害關係人不得提出 (C)聲明異議後應立即停止執行 (D)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後聲明異議
|
13 依行政罰法第 24 條之規定,「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處罰鍰者」,應如何處理? (A)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二倍。但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高額 (B)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二倍罰鍰,無罰鍰最低額之限制 (C)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但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低額 (D)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無罰鍰最低額之限制
|
14 關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之行為」,行政罰法第 9 條第 2 項規定如何處理? (A)應不予處罰 (B)得減輕處罰 (C)得免除處罰 (D)應減輕處罰
|
15 下列何者係行政罰法「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 (A)吊扣證照 (B)禁止製造 (C)命令停工 (D)命令歇業
|
16 依行政程序法第 9 條與第 10 條之規定,下列何者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行為應注意之事項? (A)應注意當事人不利之情形 (B)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 (C)不必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 (D)不應注意當事人有利之情形
|
17 下列何者係即時強制方法? (A)註銷證照 (B)扣留危險物 (C)代履行 (D)課徵強制金
|
18 依國家賠償法第 8 條關於「時效」之規定,下列何者之說明係正確? (A)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時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B)賠償請求權,自損害發生時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C)國家之求償權,自支付賠償金,因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D)國家之求償權,自回復原狀之日起,因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
19 下列何者係國家賠償之程序? (A)行政法院管轄國家賠償訴訟 (B)訴訟先行主義 (C)先行書面請求協議 (D)協議專屬行政院管轄
|
20 依行政罰法第 7 條關於「責任條件」之規定,下列何者之說明係正確? (A)法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其代表人之故意、過失,視為該等組織之故意、過失 (B)推定過失者,處罰減輕 (C)因輕過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較重過失者,處罰減半 (D)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
|
21 依行政程序法第 54 條以下關於「聽證」之規定,下列何者之說明係正確? (A)行政機關未經當事人之申請,不得變更聽證期日或場所 (B)行政機關舉行聽證前,應以書面記載法定事項,並通知當事人及其他已知之利害關係人 (C)聽證係由人民代表推舉主持人 (D)當事人於聽證時,雖得陳述意見,但不能提出證據
|
22 依行政執行法第 34 條規定,代履行費用或怠金,逾期未繳納者,應如何處理? (A)立即限制出境 (B)移送行政執行處依第二章(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之規定執行之 (C)公告姓名 (D)由原行政機關依第四章(即時強制)之規定執行之
|
23 依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與第 16 條之規定,下列關於「委任」與「委託」之說明,何者係正確? (A)委任需依法規為之,委託則無限制 (B)委託對象僅限機關,委任對象則包括民間團體 (C)均涉及權限之部分移轉 (D)均涉及互相隸屬之機關
|
24 依行政程序法第 52 條以下關於「費用」之規定,下列何者之說明不正確? (A)行政程序所生之費用,原則由行政機關負擔 (B)因可歸責於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之事由,致程序有顯著之延滯者,其因延滯所生之費用,由其負擔 (C)證人得向行政機關請求相當之報酬 (D)鑑定人得向行政機關請求法定之日費與旅費
|
25 下列何者是行政執行法第 28 條及第 36 條規定直接強制與即時強制之方法? (A)即時制止 (B)怠金 (C)代履行 (D)進入建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