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據憲法本文或增修條文規定,下列何人受任期保障? (A)立法院院長 (B)司法院院長 (C)監察院院長 (D)考試院院長
|
2 憲法第 8 條對人身自由作完整之規範,即學理上所稱之何種原則? (A)命令保留原則 (B)法律保留原則 (C)憲法保留原則 (D)自由裁量原則
|
3 依司法院解釋,固有疆域範圍之認定,屬於下列何種問題,不應由釋憲機關解釋? (A)重大之法律問題 (B)重大之民生問題 (C)重大之民族問題 (D)重大之政治問題
|
4 下列有關逮捕程序保障之敘述,何者正確? (A)無罪推定原則係屬人身自由保障之規定 (B)只要有犯法或違法行為即可逮捕 (C)檢警無須告知嫌疑犯逮捕理由即可逮捕 (D)本人得向該管法院聲請提審
|
5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應如何編列? (A)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二十五 (B)國民教育之經費應優先編列 (C)在市、縣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百分之二十五 (D)文化之經費應優先編列
|
6 依據司法院解釋,商業言論尚不能與其他言論自由之保障等量齊觀,其理由之敘述,何者正確? (A)商業言論係屬公意形成 (B)商業言論旨在真理發現 (C)商業言論乃信仰之表達 (D)商業言論係屬經濟活動
|
7 法律案之通過,至少須有立法委員幾人之出席與同意? (A)立法委員總額二分之一出席與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 (B)立法委員總額三分之二出席與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 (C)立法委員總額三分之一出席與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 (D)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同意
|
8 國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對於國會議員及議事之管理,應依據下列何項原則? (A)司法審查原則 (B)國會自律原則 (C)國會免責原則 (D)國會特權原則
|
9 依憲法增修條文之規定,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如何產生? (A)由大法官互選之 (B)由法官直選產生 (C)由總統提名之大法官中指定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直接任命之 (D)由總統提名之大法官中指定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
|
10 下列何者非司法院所轄機關? (A)最高法院 (B)最高行政法院 (C)各地方法院檢察署 (D)公務員懲戒委員會
|
11 依現行法規定,下列何者由總統逕行任命? (A)考試委員 (B)審計長 (C)交通部部長 (D)行政院院長
|
12 立法委員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質詢之權,此為憲法基於下列何者所為制度性設計? (A)共和國原則 (B)民意政治 (C)政黨政治 (D)總統制
|
13 行政院院長應於每年二月底前向立法院提出: (A)預算案 (B)施政報告 (C)決算 (D)法律案
|
14 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 24 條規定,選舉人至少應年滿幾歲,始得登記為鎮長候選人? (A)40 歲 (B)30 歲 (C)26 歲 (D)23 歲
|
15 下列何種制度屬於一般憲法學理上所謂之「直接民主」? (A)公民投票 (B)間接選舉 (C)直接選舉 (D)服公職
|
16 相較之下,下列何種行為應受言論自由較大之保障? (A)於公共場所罵他人「妓女」 (B)在電視節目中批評政府施政 (C)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罵其他立法委員是「豬狗不如」 (D)在網際網路上張貼猥褻圖片
|
17 有關言論自由,依司法院解釋,下列說明何者錯誤? (A)人民之言論自由乃維持民主多元社會正常發展不可或缺之機制,國家應給予最大限度之保障 (B)為保護個人名譽、隱私等法益及維護公共利益,國家得依其傳播方式為適當限制 (C)行為人只要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雖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仍應以誹謗罪之刑責相繩以保障他人名譽 (D)誹謗罪之規定基本上,與憲法保障言論自由尚無違背
|
18 憲法上「講學自由」保障之主體,主要指下列何者? (A)小學老師 (B)國中老師 (C)高中老師 (D)大學老師
|
19 為保障秘密通訊自由,法官有核發通訊監察書之必要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應明確指示得為通訊監察之期間 (B)應謹守最小侵害原則 (C)應隨時監督通訊監察之執行情形 (D)應設定最大通訊監察範圍
|
20 依憲法規定,幾歲之學齡兒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納學費? (A)6 歲至 12 歲 (B)6 歲至 15 歲 (C)7 歲至 12 歲 (D)7 歲至 15 歲
|
21 下列何者不屬於我國憲法對於國防之規定? (A)總統為三軍最高統帥,國防組織應由總統定之 (B)現役軍人不得兼任文官 (C)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D)軍隊國家化,任何黨派及個人不得以武裝力量為政爭之工具
|
22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下列關於基本國策之敘述何者錯誤? (A)國家對於環境及生態保護應優先於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 (B)國家應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之研究發展 (C)國家對於人民興辦之中小型經濟事業,應扶助並保護其生存與發展 (D)國家應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
|
23 下列何者之自治法規不得訂定罰則? (A)臺北市 (B)臺中市 (C)臺南市 (D)嘉義市
|
24 依司法院釋字第 445 號解釋,下列何者非屬民主政治性之基本權? (A)言論自由 (B)出版自由 (C)集會自由 (D)宗教自由
|
25 依司法院釋字第 436 號解釋,關於軍事審判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應有公正之審判程序 (B)應有公正之審判機關 (C)應貫徹審判獨立原則 (D)應以軍事審判機關為終審機關
|
26 甲乙為夫妻,甲經常毆打乙與未成年之子丙,乙依家庭暴力防治法是否得請求法院裁定核發保護令命甲不得與其子丙會面交往? (A)否,甲與丙之親權不能剝奪,因此依法不能禁止會面,但得請社工人員陪同 (B)否,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中保護令得定甲對丙會面交往之時間、地點及方式,不得發禁止會面之保護令 (C)是,必要時法院得裁定禁止甲與丙會面 (D)是,一旦發生家暴法院即得停止親權
|
27 地政機關誤將甲之 A 地登記為乙所有,乙死亡後,不知情之丙繼承 A 地並辦理繼承登記,其後丙出賣 A 地於丁,並將 A 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於信賴土地登記之丁。請問下列何者是 A 地所有人? (A)甲 (B)乙 (C)丙 (D)丁
|
28 若將法律規範之結構分成「構成要件」與「法律結果」,下列何者為法律結果? (A)民法第 1203 條第 1 項「遺囑人因遺贈物滅失、毀損、變造、或喪失物之占有,而對於他人取得權利時,推定以其權利,為遺贈。」之「推定以其權利,為遺贈」 (B)民法第 776 條「土地因蓄水、排水、或引水所設之工作物破潰、阻塞,致損害及於他人之土地,或有致損害之虞者,土地所有人應以自己之費用,為必要之修繕、疏通或預防。」之「土地因蓄水、排水、或引水所設之工作物破潰、阻塞,致損害及於他人之土地,或有致損害之虞者」 (C)民法第 872 條第 1 項「抵押物之價值因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時,抵押權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抵押人回復抵押物之原狀,或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之「抵押物之價值因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時」 (D)民法第 1222 條「遺囑人故意破毀或塗銷遺囑,或在遺囑上記明廢棄之意思者,其遺囑視為撤回。」之「遺囑人故意破毀或塗銷遺囑,或在遺囑上記明廢棄之意思者」
|
29 下列何者不是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禁止發行公司債之限制? (A)對於前已發行之公司債,有違約支付本息之事實,尚在繼續中者 (B)對於前已發行之公司債或其他債務有遲延支付本息之事實,尚在繼續中者 (C)最近 3 年或開業不及 3 年之開業年度課稅後之平均淨利,未達原定發行之公司債應負擔年息總額之百分之一百五十者。但經銀行保證發行之公司債不受限制 (D)最近 3 年或開業不及 3 年之開業年度課稅後之平均淨利,未達原定發行之公司債應負擔年息總額之百分之一百者。但經銀行保證發行之公司債不受限制
|
30 任職於臺北市某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懷孕已 3 個月之甲,遭公司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理由解僱。依性別工作平等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雇主可直接以甲女懷孕為理由將其解僱 (B)雇主若允許甲女較多之休息次數,對其他員工不公平,會構成性別歧視 (C)甲女因懷孕無法久站,已構成「不能勝任工作」之情形,該解僱為合法 (D)甲女雖因懷孕無法久站,但此為懷孕期間之特殊狀況,非「不能勝任工作」之情形,該解僱為違法
|
31 下列何種著作利用,利用人須支付使用報酬? (A)中央機關因行政所需,將他人著作中 5 頁重製 10 份,供內部參考資料所用 (B)將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以點字重製 (C)依法令編製之教課用書 (D)美術著作原件之所有人公開展示該原件
|
32 下列有關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原則之敘述,何者錯誤? (A)財務上仍須仰賴政府補助 (B)全體國民皆須加入保險,沒有例外 (C)依據保險原則 (D)落實社會適當性原則
|
33 下列何者所引發的法律效果係阻卻犯罪成立要件中的「違法性」? (A)客觀處罰(可罰性)條件未實現 (B)不可避免的違法性錯誤 (C)可避免的違法性錯誤 (D)阻卻違法事由
|
34 下列關於法律解釋的原則性敘述,何者錯誤? (A)法官在解釋犯罪構成要件中的法律概念時,解釋結果不得逸脫該概念的最大可能文義範圍 (B)法官在解釋刑事法律時,若是遇到爭議,便應選擇各種主張中最有利於被告的立場 (C)法官在解釋犯罪構成要件時,得添加法律未明文規定的構成要件要素 (D)法官在解釋法律時,除了要以法條文義作為依據外,亦應顧及規範的意旨
|
35 刑法第 121 條第 1 項規定:「公務員或仲裁人對於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依據我國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務員與非公務員共同收受賄賂,不成立本罪之共同正犯 (B)非公務員教唆公務員收受賄賂,不成立本罪之教唆犯 (C)公務員幫助非公務員收受賄賂,不成立本罪之幫助犯 (D)公務員利用公務員為自己收受賄賂,不成立本罪之間接正犯
|
36 有關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擔保特定債權 (B)擔保一定範圍內之債權 (C)抵押物得由第三人提供 (D)為特殊抵押權之一種
|
37 有關刑事判決確定前羈押日數之折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羈押 1 日抵有期徒刑 1 日 (B)羈押 1 日抵拘役 1 日 (C)如無刑罰可抵,而有宣告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者,羈押 1 日抵保安處分 1 日 (D)羈押 1 日抵褫奪公權 1 日
|
38 關於小額消費爭議之調解,當事人之一方無正當理由,不於調解期日到場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調解委員得依到場當事人一造之請求或依職權提出解決方案 (B)調解方案之送達,不適用公示送達之規定 (C)調解方案應經全體調解委員過半數之同意 (D)當事人對於調解方案不得異議
|
39 關於民法所定債權人之代位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使代位權之債權人,有優先受償權 (B)如果是專為保存債務人之權利,即使是專屬債務人之債權,債權人亦可代位行使 (C)債務人已經對第三人行使權利而無效果時,債權人即不可行使代位權 (D)代位權之行使,限於向法院以訴訟為之
|
40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請問下列之說明,何者錯誤? (A)勞工每 7 日至少應有 1 日之休息,作為例假;但按勞動基準法第 30 條之 1 所實施之「四週變形工時」,得以 2 週內給予 2 日之休息,作為例假 (B)依勞動基準法第 30 條第 3 項實施的「八週變形工時」,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 8 小時 (C)所有適用勞動基準法的行業全部都可以適用勞動基準法第 30 條第 2 項實施的「二週變形工時」,得將其 2 週內 2 日之正常工作時數,分配於其他工作日。其分配於其他工作日時數,每日不得超過 2 小時 (D)依勞動基準法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勞工每 2 週工作時數原則不得超過 84 小時
|
41 下列那一個情形中,人民主張權益受損而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 (A)警察強制驅離違法集會之人民,人民主張強制驅離之命令違法 (B)警察強制驅離違法集會之人民,人民主張身體受傷而單獨請求國家賠償 (C)人民申請低收入戶生活扶助金被認定資格不服,主張主管機關之認定違法 (D)人民申請低收入戶生活扶助金,主張主管機關核發之金額不足而請求補發
|
42 下列何者不是總統制之特色? (A)總統與行政首長合一 (B)行政權與立法權緊密結合 (C)國會議員不得兼任行政官員 (D)行政權可對於立法權之決議提請覆議
|
43 甲以行使地上權之意思,和平、公然繼續占有乙已登記之 A 地,並於其上建有違章建築 B 屋,於該屋居住已逾 20 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A 地不得為取得時效之客體 (B)取得時效一完成,甲立即取得地上權 (C)甲得請求登記為地上權人 (D)B 屋是違章建築,故甲不能經由時效取得地上權
|
44 甲有配偶乙,父母丙、丁,別無其他親屬。甲死亡時留下遺產 120 萬元,並留下有效遺囑將遺產全部遺贈給密友戊。請問依照民法規定,乙、丙、丁各可主張多少數額的特留分? (A)乙 30 萬元,丙、丁各 15 萬元 (B)乙、丙、丁各 15 萬元 (C)乙、丙、丁各 30 萬元 (D)乙 30 萬元,丙、丁各 10 萬元
|
45 憲法第 1 條規定,中華民國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民有、民治、民享的口號是由何人所提出? (A)孟德斯鳩 (B)洛克 (C)林肯 (D)孟子
|
46 依據地方制度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自治條例應分別冠以各該地方自治團體之名稱,在直轄市稱直轄市法規,在縣(市)稱縣(市)規章,在鄉(鎮、市)稱鄉(鎮、市)規約 (B)自治法規經地方立法機關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 (C)直轄市法規、縣(市)規章就違反地方自治事項之行政業務者,得規定處以罰鍰或其他種類之行政罰 (D)自治條例訂有罰鍰之處罰時,最高以新臺幣 10 萬元為限,且不得連續處罰之
|
47 有關法律適用過程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法律適用應經涵攝之過程 (B)法律適用採取三段論法 (C)法律適用之大前提為構成要件 (D)法律適用之結果為事實
|
48 關於我國憲法中行政與立法間權力制衡之設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立法委員得連署對於行政院提出不信任案 (B)總統應至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並接受質詢 (C)立法委員得兼任行政官員,入閣者並無須辭職 (D)立法院不滿意行政院施政,得呈請總統解散行政院
|
49 在法律關係中,權利人單方的意思表示,而能直接創設、改變或消滅某一法律關係的權利,稱為: (A)請求權 (B)形成權 (C)抗辯權 (D)支配權
|
50 下列對普通法與特別法關係之敘述,何者錯誤? (A)必須有二種以上法律就同一事項均有規定,且規定內容不同,始有比較普通法與特別法的必要 (B)普通法與特別法之區分並非絕對 (C)二種以上法律間,有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時,特別法之規定縱有不足,普通法仍無適用之餘地 (D)同一法典之不同條文中,亦可能存在普通法與特別法之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