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論題部分:(60分) (一)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申論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二)請以藍、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作答。 (三)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一、龍布羅梭(Lombroso)對犯罪人的分類為何?並說明其對犯罪學發展之貢獻?(20分)
|
二、試比較犯罪學古典學派與犯罪學實證學派主張之內涵及其差異為何?(20分)
|
三、藥物濫用、賭博、賣淫被歸納於「無被害者犯罪」範疇之原因;並論述此類行為犯罪化與除罪化之理由為何?(20分)
|
乙、測驗題部分:(40分) (一)本測驗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二)共 20 題,每題 2分,須用 2B 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1 沃夫幹(M. Wolfgang) 研究發現「6%的犯罪人觸犯 51.9%的犯罪」,係採用下列何種研究方法? (A)縱貫型研究法 (B)觀察研究法 (C)質化個案研究法 (D)評估研究法
|
2 下列那一個名詞是用來描述「已經發生,但不在各種犯罪統計上出現的犯罪數」? (A)犯罪赤字(deficit of crime) (B)犯罪黑數(dark figure of crime) (C)犯罪損失(loss of crime) (D)犯罪短缺(shortage of crime)
|
3 下列何者提出個體人格結構是由本我(Id)、超我(Superego)與自我(Ego)所組成;並認為當自我過度追求本我慾望,而不受超我所支配時,則容易產生偏差行為? (A)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B)寇伯爾(Lawrence Kohlberg) (C)皮亞傑(Jean Piaget) (D)巴卜洛夫(Ivan Pavlov)
|
4 心理剖繪技術(Psychological Profiling)是犯罪心理學的應用技術之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多數犯罪者的人格具不穩定性,行為模式很容易改變 (B)犯罪者的犯罪模式多變,不太容易產生一致性 (C)犯罪現場可以反映出犯罪者的人格特質 (D)犯罪者不會在其所犯下的案件當中留下相同或類似的特徵
|
5 有關犯罪學者傑佛利(Clarence Ray Jeffery)提出社會疏離理論(Social Alienation Theory)中之型態,下列何者錯誤? (A)團體疏離(Group Alienation) (B)法律疏離(Legal Alienation) (C)區位疏離(Location Alienation) (D)個人疏離(Individual Alienation)
|
6 在犯罪學理論學派中,下列何者強調「創造機會以強化人們和社會機構間的社會鍵;提供良好之行為與社會化模式」? (A)社會過程學派 (B)現代古典學派 (C)社會衝突學派 (D)社會結構學派
|
7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波格斯(Ernest Burgess)創立犯罪學芝加哥學派(The Chicago School),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以生物學觀點來分析犯罪 (B)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分析區位環境 (C)強調人與社區環境之相關性 (D)著重觀察人們對於社區環境的反應
|
8 有關西克斯(Graham M. Sykes) 與瑪札(David Matza) 提出的中立化技術理論(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 Theory)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對犯罪責任的否定 (B)對所屬團體或同儕高度忠誠 (C)對譴責者的譴責 (D)不會否認對被害者所造成的傷害
|
9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認為偏差(犯罪)是社會運作呈現無規範(Anomie)的結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人類個體一直在追求無法滿足的目標,且慾望是貪得無厭的 (B)缺乏規範引導約束的社會生活即是一種無規範 (C)犯罪在人類社會當中不是社會的常態 (D)規範(Regulation)和整合(Integration)是決定社會穩定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
|
10 有關「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係由 E. Sutherland 首度使用「白領犯罪」一詞 (B)相較於街頭犯罪,白領犯罪者大多具有穩定職業 (C)白領犯罪類型以公司法人犯罪為代表 (D)白領犯罪屬於文靜型犯罪,不會使用暴力手段
|
11 有關組織犯罪特性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臨時聚合之組織 (B)特定的團體成員 (C)常涉及暴力活動 (D)任務分工與專業化
|
12 有關少年犯罪相關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瑪札(Matza) 和西克斯(Sykes) 的中立化理論主要在解釋年輕人如何學習到合理化犯罪的技術 (B)雪林(Sellin)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低階層青少年不能藉著合法的手段,而達到中產階級的價值水平,對其挫折反應的一種結果 (C)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and Ohlin) 主張不同機會結構接觸因素造成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 (D)蕭氏和馬凱(Shaw and McKay)運用柏格斯(Burgess) 的都市成長同心圓理論解釋芝加哥市的青少年犯罪現象
|
13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下列何者不是毒品分級的判斷基準? (A)成癮性 (B)社會危害性 (C)抗藥性 (D)濫用性
|
14 美國犯罪學家康克林(John Conklin)根據他對麻州監獄 67 名強盜、搶奪犯罪人及 90 名被害者訪問調查的結果,認為強盜、搶奪犯罪者可分成四大類型,下列何者不屬於其分類? (A)衝動犯(Impulsive Robbers) (B)專業犯(Professional Robbers) (C)毒品犯(Addict Robbers) (D)酗酒犯(Alcoholic Robbers)
|
15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運作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其在運作過程中,不會產生「犯罪漏斗效應」 (B)其執法人員均具有高度之「自由裁量權」 (C)其在運作過程中,呈現「結婚蛋糕」模式 (D)其在運作過程中,常產生有權勢與弱勢的兩條不同「傳送帶」
|
16 為發揮刑罰的預防功能,必須建立在三個基本前提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對於人類未來的犯罪行為是可以估算、預測 (B)「以殺止殺」、「以命償命」最能發揮預防的效果 (C)刑罰應依據犯罪危險性而定,才有可能發生預防的效果 (D)犯罪傾向可經由刑罰威嚇、教育及保安等功能加以控制
|
17 有關澳洲學者 John Braithwaite 提出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 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係侵害他人或社區的實質行為 (B)犯罪人被界定為恢復正義的重要角色 (C)社區扮演修復過程的催化角色 (D)犯罪人的罪責全由刑罰決定
|
18 有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Approach) 中的五大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增加犯罪阻力 (B)減少犯罪酬賞 (C)降低犯罪風險 (D)移除犯罪藉口
|
19 有關被害者學研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被害者學研究可以闡明加害者與被害者在犯罪事件中的互動關係及責任歸屬 (B)被害者學研究全然著重在歸咎被害者的責任 (C)被害者學擴展犯罪問題的研究領域 (D)犯罪被害調查研究有助於釐清犯罪黑數
|
20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的「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 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因為刑事司法人員行使自由裁量權的結果,刑事司法體系對犯罪案件之處理如漏斗一般,即進來的多,最後從底端出去的少 (B)由於政策或人為處理的影響,造成刑事司法漏斗效應的出現 (C)漏斗效應使刑事司法體系預防功能大受影響 (D)漏斗效應會明顯增加刑事司法的威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