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論題部分:(60 分) (一)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申論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二)請以藍、黑色鋼筆或原子筆在申論試卷上作答。 (三)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一、試論述自陳報告調查(Self-reported survey)之內涵,並說明其優、缺點為何?(20 分)
|
二、試論述佛洛伊德(S. Freud)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的主要內涵及其對犯罪學之貢獻為何?(20 分)
|
三、性侵害犯罪之主要成因為何?並說明如何運用三級犯罪預防策略防治性侵害犯罪之發生?(20 分)
|
乙、測驗題部分:(40 分) (一)本測驗試題為單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複選作答者,該題不予計分。 (二)共 20 題,每題 2 分,須用 2B 鉛筆在試卡上依題號清楚劃記,於本試題或申論試卷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1 依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 的論述,下列何者並非屬於犯罪的功能? (A)澄清社會規範的界限 (B)強化團體的凝聚力 (C)維持社會現狀的原動力 (D)降低社會內部緊張
|
2 下列何者不是犯罪學研究的主要目標? (A)衡量犯罪行為 (B)瞭解犯罪行為 (C)偵查犯罪行為 (D)控制犯罪行為
|
3 葛魯克夫婦(The Gluecks) 對美國麻州感化院 500 名少年犯及 1,000 名正常少年的研究,係採取下列何種研究方法? (A)橫斷型研究法 (B)實驗研究法 (C)觀察研究法 (D)縱貫型研究法
|
4 有關犯罪實證學派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人的行為是受到本身生理結構或外在環境所決定 (B)對犯罪行為過去所造成的損害,強調懲罰 (C)引發犯罪學家對犯罪人及犯罪原因之科學研究 (D)刑期應以預防再犯罪為目的,主張採不定期刑制
|
5 有關犯罪古典學派的論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主張從法律的觀點探討犯罪之定義 (B)古典學派認為人能自由選擇守法或違法行為 (C)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考量行為人的個別差異 (D)古典學派認為,刑期應與所犯之罪成比例,主張採定期刑制度
|
6 有關班都拉(Bandura) 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家庭成員所提供的行為模式是最重要的學習來源 (B)居住生活環境會影響個人犯罪行為的發生 (C)大眾傳播媒體是犯罪行為學習來源之一 (D)犯罪行為的學習一定要有直接的接觸和刺激
|
7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渥夫幹(Wolfgang)研究發現,6%的慢性(常習)犯罪者,犯下多少比例的犯罪行為? (A)21.9% (B)31.9% (C)41.9% (D)51.9%
|
8 依據我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條例所稱毒品,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及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 (B)該條例將毒品分為三級 (C)愷(K) 他命屬於第二級毒品 (D)安非他命屬於第三級毒品
|
9 有關體型與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德國精神醫學者克萊茲穆(E. Kretschmer) 認為體型與犯罪有關 (B)體型論者認為體型和個性、性情有密切相關,進而影響犯罪 (C)肥胖體型易觸犯暴力犯罪 (D)鬥士型體型者較具有攻擊的傾向
|
10 關於郭思坦(Goldstein) 於 1985 年提出毒品與暴力行為關聯性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施用毒品常因妄想、幻覺而導引暴力攻擊行為 (B)施用毒品成癮常為解決其戒斷症狀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C)毒品交易市場複雜,常因爭奪地盤及利益分配不均,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D)毒品施用者侷限為上階層人士,且易發生暴力攻擊行為
|
11 有關女性犯罪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根據我國刑案統計,近年來女性整體犯罪者的比例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B)警察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比監禁資料中的女性犯罪者比例要來得高 (C)犯罪生物學派認為犯罪的女性有較類似於男性的外表和氣概 (D)艾得勒及西蒙(Adler & Simon) 主張近代因社經地位提升、社會角色改變,使得女性犯罪者大幅減少
|
12 有關無被害者犯罪(Victimless crimes) 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刑法的觀點來看,無被害者犯罪係指犯罪行為會造成法益侵害 (B)無被害者犯罪具有合意參與的特徵,因而造成執法較為困難 (C)根據我國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毒品依其取得性而分成三級 (D)性交易(賣淫)不屬於無被害者犯罪的範疇
|
13 竊盜犯罪是最常見的財產犯罪類型,有關竊盜犯罪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偶發性犯罪者(Occasional criminal) 具有犯罪認同感,偷竊前有經過妥善的計畫 (B)偶發性犯罪者常以集團方式作案 (C)對職業竊盜犯(Professional thefts) 運用刑罰,其嚇阻效果極佳 (D)職業竊盜犯普遍認為世界欠缺公平,反社會傾向很高
|
14 犯罪被害理論中,有關生活方式暴露理論式(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該理論係由辛德廉(M. J. Hindelang) 等人於 1978 年所創 (B)個體被害可能性與其暴露在公共場所時間成正比 (C)被害事件常發生於生活方式相同之群體中 (D)與家人相處時間越長,個體的被害機會也越多
|
15 有關我國刑事司法系統運作之次序,下列何者正確? (A)偵查、審判、起訴、執行 (B)偵查、起訴、審判、執行 (C)起訴、偵查、審判、執行 (D)起訴、偵查、執行、審判
|
16 有關緊張理論(Strain Theories) 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柯恩(Cohen) 提出下階層文化衝突理論解釋少年犯罪,可分成六種主要關懷 (B)緊張理論的論點著重於行為人自身能力不足,內心產生挫折與憤怒之緊張動機和壓力,而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 (C)梅爾頓(Merton)提出的精通儀式者(Ritualism) ,是指其文化目標為社會所允許,但卻不能以正常的手段達到目標的人 (D)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 主張,當個人面對負面的人際關係時,即易產生憤怒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
17 有關社區處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社區處遇亦稱社區犯罪矯正 (B)主要基礎理論為社會衝突理論和一般化緊張理論 (C)中途之家或社區矯治中心之設置,係屬於釋放方案之社區處遇型態 (D)在家監禁與電子監控措施,係屬於社區監督與社區控制方案之處遇型態
|
18 有關紐曼(O. Newman) 之防衛空間(Defensible Space),下列何者並非其核心概念? (A)守望相助(Neighborhood Watch) (B)領域感(Territoriality) (C)建物外觀與所處環境(Image and Milieu) (D)安全區域(Safe Adjoining Areas)
|
19 有關美國保守派、自由派、激進派等意識型態而衍生出的犯罪預防作為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藉嚴刑峻罰以增加犯罪的風險,屬於激進派的犯罪預防作為 (B)強調社會秩序與法律規範之重建,屬於保守派的犯罪預防作為 (C)主張消滅資本主義,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屬於自由派的犯罪預防作為 (D)經由改善社會制度以滿足弱勢民眾需求,屬於激進派的犯罪預防作為
|
20 有關我國犯罪被害補償金之種類,下列何者錯誤? (A)遺屬補償金 (B)重傷補償金 (C)性侵害補償金 (D)詐欺補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