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論著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最高法院判例輯存(1928-1934)》導言-民國十七年的舊刑法與司法實踐
編著譯者:
黃源盛
出版日期:
2014.01.01
資料來源:
台灣 作者提供
頁 數:
29
點閱次數:
991
下載點數:
116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黃源盛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中華民國刑法
;
舊刑法
;
暫行新刑律
;
欽定大清刑律
中文摘要:
歷史的精采處在變與不變之間。辛亥一役,清廷傾覆,民國肇建;在北洋政府十六年的風風雨雨當中,雖軍閥混戰、百廢待舉,而刑法的修訂卻備受關注,修正案三度易稿。民國十六年的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乃摭取北洋刑法修正案舊稿,再加研議,第一部《中華民國刑法》於次年九月問世施行,今俗稱「舊刑法」。
法律規範的背後有制度、制度的背後有思想在影響著。「舊刑法」的歷史際遇相當特殊,它與民元的《暫刑新刑律》有何變化?根深蒂固的倫常條款是否欲拒還留?立法理念與司法實務的運作是否一致?從法律繼受的觀點,它具有何等特質?又何以這部被譽為「兼顧國情及融合刑法新潮流的完備刑法典」,壽命竟祇短短七年?
凡此,都有其一定的歷史因緣,有它的時代意義。遺憾的是,學界罕有深刻論述,為補闕漏,本文將細說這一段往事。
目 次:
一、序說
二、從《暫行新刑律》到「舊刑法」的變與不變
(一)採擷各國最新立法例
(二)審酌民俗國情及意識形態象徵性入律
(三)多元化的犯罪類型
(四)量刑的科學化
三、欲拒還留的道德倫常條款
(一)關於道德性條款
(二)關於倫常性條款
四、從司法實踐管窺「舊刑法」的實際運作
(一)未遂犯的立法規範及其運用
(二)共犯的立法規範及其運用
五、從法律繼受觀點看「舊刑法」理念的變遷及其歸趨
(一)從農業社會意識到工商業社會意識
(二)傾向主觀主義的立法與偏重客觀主義的司法實踐
六、結語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 第 39、283、285 條 (102.06.11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19 年上字第 1335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1 年非字第 97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2 年上字第 842 號 刑事判例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