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論著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論在途期間之新義與決定之新基準(New Understandings and New Criteria of the Journey Duration in Remedy Laws)
編著譯者:
蔡志方
出版日期:
2022.05.10
資料來源:
台灣 作者提供
頁 數:
75
點閱次數:
388
下載點數:
300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蔡志方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在途期間
;
起訴是否逾期
;
補狀
中文摘要:
本文為徹底分析我國在途期間法制的根本法理與應興應革,將先羅列我國實證法的相關規定、實務見解與學說見解。然後,就決定在途期間的基準及其妥當性、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與個別化、科技進步下、交通建設條件、專業代理人的分布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下,應否具有全新之意義與新的決定基準等,進行探討,並作成結論。
目 次:
壹、問題之提出
貳、我國實證法之相關規定
一、訴願法與類似法律之規定
二、行政訴訟法與類似法律之規定
三、民事訴訟法與類似法律之規定
四、刑事訴訟法與類似法律之規定
參、實務見解
一、訴願與法務機關之見解
(一)行政院之見解
1.行政院 103 年 3 月 14 日院臺規字第 1030010739 號函示
2.行政院 103 年 9 月 29 日院臺規字第 1030148122 號函示
(二)法務部與相關機關之見解
1.法務部之見解
2.法務部行政執行署之見解
二、行政法院之見解
(一)高等行政法院之見解
1.高等行政法院 90 年度法律座談會提案第 15 號法律問題
2.105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第 1 號法律問題
3.107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第 11 號法律問題
4.108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一法律問題
5.109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第 2 號法律問題
6.110 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第 3 號法律問題
7.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2 年度訴字第 3629 號判決
8.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3 年度簡字第 978 號判決
9.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6 年度訴字第 532 號判決
10.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簡字第 214 號判決
(二)最高行政法院之見解
1.行政法院 69 年 1 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法律問題
2.行政法院 73 年 6 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法律問題
3.行政法院 83 年 1 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130)法律問題
4.行政法院 84 年 8 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院長交議
5.各級行政法院 91 年度行政訴訟法律座談會法律問題第 14 則
6.各級行政法院 92 年度行政訴訟法律座談會法律問題第 13 則
7.各級行政法院 94 年度行政訴訟法律座談會提案第 14 號
8.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裁字第 1227 號裁定
9.最高行政法院 94 年度裁字第 347 號裁定
10.最高行政法院 95 年度裁字第 1905 號裁定
11.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度裁字第1105 號裁定
肆、學說見解
一、陳清秀教授之見解
二、劉建宏教授之見解
三、楊智守庭長之見解
四、個人過去之見解
伍、在途期間在法制上之作用
一、確保爭訟發動者有實質平等與合理的準備時間
二、確定相關爭訟程序標的法效發生的起始點
陸、決定在途期間之基準及其妥當性
一、作為判斷「起訴是否逾期」與非作為判斷「起訴是否逾期」時
(一)作為判斷「起訴是否逾期」時
(二)非作為判斷「起訴是否逾期」時
二、爭訟之程序標的是否屬於具有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
(一)第三人之利害關係與處分相對人相同時
(二)第三人之利害關係與處分相對人不同時
三、爭訟之程序標的是否送達尋求救濟者?
(一)爭訟之程序標的已送達尋求救濟者
(二)爭訟之程序標的未送達尋求救濟者
四、訴願人或類似人員是否住居於受理訴願機關或類似機關所在地
(一)受理訴願機關與原處分機關之關係
(二)受理訴願機關與訴願管轄機關之關係
(三)受理訴願機關與訴願機關之關係
(四)受理訴願機關與其他收受訴願機關之關係
五、原告或類似人員是否住居於受理訴訟法院或類似機關所在地
(一)受理訴訟法院與訴訟管轄法院之關係
(二)受理訴訟法院與收受訴訟法院之關係
(三)受理訴訟法院與其他收受訴訟機關之關係
六、以程序標的送達相對人時或起訴時之相對人住居所決定在途期間
柒、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與個別化,作為決定在途期間之基準
一、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原則
(一)起訴之要式行為與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
(二)起訴繫屬效力之發生基準與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
二、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原則
(一)不同種類起訴之準備的合理期間與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
(二)不同起訴傳送媒介與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
(三)不同種類之當事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
1.單一當事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
2.複數當事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
(1)住居同一地區
(2)住居不同地區
(四)不同種類之代理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
1.單一代理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
2.複數代理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
(1)住居同一地區
(2)住居不同地區
3.隱名代理人起訴與起訴適當期間
三、案件之複雜度能否作為起訴適當期間之個別化原因?
(一)訴願法第 85 條第 1 項後段之啟示
(二)可能引發之問題
捌、科技進步下應有之調整
一、傳輸科技之進步,對起訴適當期間之影響
二、資料蒐集方法之進步,對起訴適當期間之影響
玖、交通建設條件、專業代理人分布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下之新基準
一、交通建設條件作為決定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與個別化因素
二、專業代理人分布與質量,作為決定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與個別化因素
三、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決定起訴適當期間之一般化與個別化因素
拾、訴願與行政訴訟實質延長法定期間之檢討
一、訴願與行政訴訟救濟期間教示錯誤所致之延長法定期間
(一)訴願救濟期間教示錯誤所致之延長法定期間
(二)行政訴訟救濟期間教示錯誤所致之延長法定期間
二、訴願人之補狀與訴願期間之延長
(一)訴願法第 57 條規定
(二)訴願法第 62 條規定
(三)訴願法第 85 條第 2 項規定以外之補狀的可否
三、原告之補狀與訴訟期間之延長
(一)行政訴訟法第 111 條規定
(二)行政訴訟法第 125 條第 3 項規定
(三)行政訴訟法第 245 條
(四)行政訴訟法第 246 條第 2 項規定
(五)行政訴訟法第 249 條第 1 項規定
(六)行政訴訟法第 254 條規定
(七)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第 10 款規定以外之補狀的可否
拾壹、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16、22 條 (36.01.01 版)
行政法院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 第 2、3 條 (106.11.30 版)
訴願法 第 14、16、34、36、57、58、59、61、62、77、85、97 條 (101.06.27 版)
行政程序法 第 99 條 (110.01.20 版)
政府採購法 第 1、75、78、83、101、102 條 (108.05.22 版)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 第 104-1 條 (110.07.14 版)
行政訴訟法 第 4、13、89、106、107、111、125、212、241、244、245、246、249、254 條 (110.12.08 版)
公務員懲戒法 第 99 條 (109.06.10 版)
憲法訴訟法 第 16 條 (108.01.04 版)
民法 第 74 條 (110.01.20 版)
民事訴訟法 第 162、398 條 (110.12.08 版)
非訟事件法 第 31 條 (107.06.13 版)
刑事訴訟法 第 66 條 (111.02.18 版)
土地法 第 219 條 (110.12.08 版)
都市計畫法 第 83 條 (110.05.26 版)
陸海空軍懲罰法 第 1、32 條 (104.05.06 版)
軍事審判法 第 87 條 (108.04.03 版)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組織及評議準則 第 13 條 (109.06.28 版)
教師法 第 42、43 條 (108.06.05 版)
仲裁法 第 41、52 條 (104.12.02 版)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第 14、15、18、19 條 (104.12.30 版)
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 30、32、78、84 條 (106.06.14 版)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第 1 條 (110.12.08 版)
勞動事件法 第 15 條 (107.12.05 版)
商業事件審理法 第 19 條 (109.01.15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240 號
最高法院 23 年抗字第 3247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67 年台抗字第 495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8 年台抗字第 149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8 年度台抗字第 149 號 民事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04 年度訴字第 133 號 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2 年度訴字第 3629 號 判決
相關函釋:
工程企字第 09300053900 號
法律字第 10303508120 號
院臺規字第 1030148122 號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