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
契約;當事人;民法;意思表示;補充性;控制性 |
中文摘要: |
契約之為意思表示,必有授受雙方當事人存在,其彼此間之利害關係,常相對立,為維護交易之安全於不法,契約之解釋,單純根據民法第九十八條,是否即為已足,不無商確餘地。尤有進者,如上所述,晚近契約法之原理,社會化之色彩,亦即藉諸公序良俗,誠實信用等抽象原則,甚而是具體之強制規定,調整或修正契約自由之基本構想者甚多;其對於契約解釋理論之影響,至深且鉅,定型化契約解釋論之發展,最為顯眼。
|
目 次: |
一、問題之說明 二、契約解釋之基本問題 1. 契約解譯之意義 2. 契約解譯之類型 3. 契約解譯之問題性質 三、契約解譯之資料 1. 範圍性因素 2. 內容性因素 3. 控制性因素 4. 補充性因素 四、契約解譯之標準 1. 契約解譯之範圍 2. 契約解譯之準據 3. 契約解譯語價值判斷 五、契約解譯之社會化 1. 契約解譯之社會化之內容 2. 契約解譯之社會化功能之檢討 六、結語
|
相關法條: |
|
相關判解: |
|
相關函釋: |
|
相關論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