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
大理院;習慣;習慣法;判例;法源;大清民律草案;民國民法草案 |
中文摘要: |
晚清(1902-1912)是中國法制變革的關鍵時期,傳統觀念與歐西近代的法學思潮在此交會,衝擊激烈而壯觀。及至民國初期,政潮迭起,百政頹靡,舊的法律體制被摧毀了,而新的法制卻不完不備,面對如是殘缺的情境,過去民間大量運用作為重要依循的習慣,特別是在人民生活中佔有極大比例的民商事行為,一時之間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大理院自清末官制變革,以迄民初北洋政府時期(1912-1928),是全國最高司法審判機關;此其間,大理院院長有統一解釋法令必應處置之權,大理院有指揮、監督各級審判之權。在近代中國法制變革過程中,一直居於特殊的優越地位;尤其,大理院的判決例及解釋例,對於近代司法乃至民事立法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為了深入了解晚清變法修律以來,近代歐陸法觀念如何衝擊民間固有習慣?習慣在民國初年究竟與制定法之間有何關係?在審判實務上又居於何等地位?適逢個人所從事的《民初大理院司法擋寒》的整編工作甫告一段落,乃趁著擁有稀罕的裁判史料之便,歷經時日,從大理院一七五七個民事判例全文中,爬羅剔抉出具代表性的相關判決例凡三十案;希望從法史學的觀點,以該等判例為對象,就其中的運用實態加以全面觀察,以釐清其深刻的歷史與時代意義。而進入本題之先,回眸舊中國社會中的習俗與制定法的關係,並略述傳統裁判中的習慣態樣,是必要的,其次,也不可忽略的,習慣在清末民初兩次近代民法草案編纂過程中的實地調查與體現,是有其階段性的功能;而最關切者,乃想藉助案例的運用實態,加以深入考察,並針對若干重要個案,擇要評述,期盼透過實證的驗徵,能全盤掌握習慣在民初如何被納入司法性法律,以明其對民國前後立法及司法的承續與轉化。
|
目 次: |
壹、序說 貳、習慣在傳統中國法制中的運用及其地位 一、舊中國社會中的習俗與制定法 二、傳統裁判史料中的習慣態樣 參、清末民初民事立法過程中的習慣調查與體現 一、《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 二、《民國民法草案》-1925年 肆、民初大理院判例對民事習慣的適用實態(1912-1928) 一、大理院判決中的民事法源與習慣 二、習慣法的概念與要件 (一)習慣與習慣法 (二)習慣法的要件 (三)大理院判例分析 三、習慣法的效力 (一)學說爭議 (二)大理院判例分析 (三)習慣法與判例適用的優先順位 伍、結論 附錄:大理院關於民事習慣判例及解釋例彙整
|
相關法條: |
|
相關判解: |
|
相關函釋: |
|
相關論著: |
|